航運金融穩步發展
2014-04-02 17:01:17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市場筑底回升,航運金融穩步發展
短期來看,世界經濟增速有望在2014年進一步回暖,國際航運市場運力供需矛盾也將得到進一步緩解,國際航運市場或將延續去年筑底回升的態勢。中國航運金融市場受航運市場低迷以及制度缺陷等因素制約面臨一定挑戰。但從長期來看,我國航運金融市場仍將在宏觀政策的支持下穩步發展。
1.國際航運市場或將持續回暖
(1)世界經濟有望進一步改善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始終處于弱增長的緩慢復蘇狀態。在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的背景下,去年發達國家進口萎縮,發展中國家出口乏力,拖累全球貿易增長。在各國寬松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世界經濟形勢有望改善,整體經濟復蘇步伐將加快。WTO預計,今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增長4.5%。其中,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長 2.8%,發展中國家增長6.3%,分別高于去年1.3個和2.7個百分點。
(2)國際航運市場運力供需矛盾得到進一步緩解
從三大主要船型——油輪、干散貨、集裝箱的航運市場表現來看,近年來三大船型的船舶交付量均處于歷史高位,運力嚴重過剩導致了船舶價格和市場運價的低迷,集裝箱市場運價在2012年班輪公司刻意控制運力獲得較大反彈后2013年呈現出單邊下跌的走勢,干散貨、油輪市場運價均處于歷史低位。然而,運力過剩導致的市場低迷有望在2014年得到進一步的緩解。需要注意的是,集裝箱新船造船價格已有企穩回升的趨勢。
從油輪航運市場看,油輪運力增幅在2006年至2011年間均保持在5%以上,而同期石油海運量增長停滯,造成了運力過剩的局面。2012至2013年,運力市場回歸理性,運力投放逐步放緩,石油海運量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推動下小幅上漲,供需增幅趨于平衡。2013年,運量增幅為0.93%,運力增幅為2.92%,相對于2012年的0.77%和3.63%縮小了供需缺口,供需關系呈現向好改觀趨勢。
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油輪手持訂單量為54.46百萬載重噸,比1月份減少了9.29%,同比下降5.91%。同時,2013年新增訂單量相比2012年也減少了18.52%,顯示出市場和投資者對油輪市場的保守態度。綜合考慮訂單、預交付和預拆解因素,預計2014年油輪總運力為532.38百萬載重噸,增幅為2.8%,市場仍處于消化過剩運力的過程中。
從集裝箱航運市場看,去年CCFI運價指數承壓較大,總體呈現單邊下行走勢。受春節出貨高峰影響,全年運價最高位出現在一季度,三季度在傳統旺季和班輪企業提價的雙重作用下運價在短期內出現反彈。全年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交付量仍處于歷史高位,前11月共交付127.4萬TEU,同比上漲16.54%,8000+TEU船型成為船舶交付市場的主力軍。數艘大型船舶的集中交付也推高了集運市場的整體運力規模。截至2013年年末,全球集裝箱總運力為1955.4萬TEU,同比增長 6.09%。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船東訂船意愿高漲,與2012年低迷運行的新造船市場形成強烈反差,多家班輪公司加大力度訂造超大型船舶,加速新造船市場升溫。前11月全球集裝箱船新簽訂單量214艘,總計173.4萬TEU,同比增長307.44%。新船造價也從下半年起步入筑底回升的階段,前11月新船平均造價為12621美元/TEU,同比上漲8.32%。
今年由于去年全球集裝箱船舶手持訂單量規模占現有船隊的比例已降至歷史低位,預計今后幾年集運市場運力供需不均衡問題將逐步好轉。新船造價也有望進一步回升。
從干散貨航運市場看,2013年,行業運價企穩回升,運力增幅明顯放緩,新船訂單大幅增加。全年BDI指數均值為1206點,較2012年全年均值920點相比上升 31.1%,市場復蘇較為明顯,但從長周期看仍處于歷史低位,復蘇之路依然漫長。據克拉克森統計,全年干散貨總運力約為7.21億載重噸,同比增幅為 6%,運力較2012年10.4%的增幅明顯放緩。干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造價觸底、未來資產升值空間巨大以及市場預期向好等因素刺激全年的造船市場。去年前11個月,干散貨新增訂單799艘,共676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7.5%。
今年預計國際干散貨船舶總運力將達到7.54億載重噸,同比增長4.6%左右,運力增速降至十年來新低。受此影響,預計BDI指數將延續2013年的氣溫回升態勢,干散貨運價有望持續回升。
2.宏觀因素助力中國航運市場發展
盡管去年航運市場仍在底部徘徊,但今年中國航運市場在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助力下有望迎來進一步的復蘇。
(1)宏觀經濟助力航運市場持續復蘇
去年,美國樓市持續復蘇、就業回暖,歐元區受德國復蘇的帶動,外圍國家信心得以恢復,發達國家經濟小幅改善,在此影響下,2013年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均有一定回升。據海關統計,全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6%,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雙邊貿易的回暖也深刻影響著我國航運市場2013年的表現。
今年,世界經濟有望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發達經濟體有望繼續好轉,新興經濟體增速有望企穩,國際經濟環境可能相對穩定,總體略好于去年。在世界經濟整體平穩并緩慢復蘇的大環境下,今年中國進出口增速可能略好于上年;谏鲜雠袛,預計2014年我國航運市場也將隨著宏觀經濟的回暖呈現小幅回升的態勢。
(2)相關政策助力航運企業轉型升級
去年交通運輸部相繼出臺一系列航運業發展措施,特別是去年8月26日出臺的《關于促進航運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重點為運力調控、國內外市場監管、減少審批、減輕企業負擔等。
在交通運輸業稅收方面,去年8月,交通運輸業及6個現代服務業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營改增”試點。“營改增”試點理順了交通運輸業上下游間的稅收流轉關系,加快推動產業層次由低端走向高端。為促進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工信部制定《船舶行業規范條件》,于去年12月1日開始實施。
去年12月5日,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按1500元/總噸基準對報廢更新船舶給予補助。在上述行業政策的指引下,預計2014年我國造船業產業升級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3.今年中國航運金融市場將穩步發展
盡管我國航運金融市場面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外貿增速下滑等宏觀因素的挑戰,但在自貿區等政策的強力推動和航運金融市場整體東移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國航運金融市場將繼續穩步發展。
(1)宏觀經濟減速風險給我國航運金融市場發展帶來挑戰
今年前兩月國內經濟減速,外貿增速下滑,宏觀因素影響航運融資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至2月份經濟數據,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速紛紛出現下滑,經濟下行壓力較為明顯。在此背景下,2月份的外貿數據也不容樂觀。海關總署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2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511.76億美元,同比增長 -4.8%。其中出口1140.94億美元,同比增長-18.1%,為2009年9月以來最低增速;進口1370.82億美元,同比增長10.1%;貿易順差-229.89億美元,為2012年3月以來最大逆差。
盡管我們對2014年外貿增速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并認為進出口增速將好于2013年,但前兩月的經濟運行數據和外貿增速下滑提醒我們宏觀層面的風險依然存在,宏觀經濟壓力也將持續傳導至航運相關企業,并影響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
成本驅動因素減弱,新船訂單增速或面臨回調,影響船舶融資需求。根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去年前11月全球集裝箱船新簽訂單量214艘,總計173.4萬 TEU,同比增長307.44%,而同期干散貨新增訂單也同比增長207.5%。而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承接新船訂單698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去年全年,新船市場的超預期增長引人注目。
整體來看,在航運企業整體業績持續低迷,行業景氣度仍處低谷的背景下,新船市場火暴的主要原因在于低廉的造船價格。盡管2014年前兩月新船價格和訂單仍或開門紅,但這種背離于行業基本面的增長更多的是資金對后市船舶資產價格的博弈,基于成本端驅動的新船訂單增量在2014年能否延續還需進一步觀察。新船訂單潛在下滑風險帶來的融資需求降低也將成為2014年我國航運金融發展的挑戰之一。
(2)自貿區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給我國航運金融市場發展帶來機遇
自貿區建設有助于離岸金融市場發展,航運金融市場迎來發展契機。2013年上海自貿區公布的改革方案顯示,離岸業務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離岸船舶貸款等航運金融業務將會受益并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離岸業務的管制一直被認為是阻礙中國航運金融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從事國際航運的船舶大部分懸掛方便旗、在境外注冊運營,國內金融機構在提供船舶融資服務時必然要涉及離岸業務,但目前設立特殊目的單船公司的限制和外匯管制制約了國內金融機構開展遠洋船舶(位置 評論 新聞)融資業務。
離岸業務的管制影響了國內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方面的競爭力。去年9月29日公布的《中國銀監會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第5條指出:“鼓勵開展跨境投融資服務。支持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跨境融資業務,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貿易融資、全供應鏈貿易融資、離岸船舶融資、現代服務業金融支持、外保內貸、商業票據等。”明確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的金融機構都可以涉足離岸船舶融資業務。
為了鼓勵離岸船舶金融業務的開展,未來自貿區還可能推出更多的金融配套政策,包括在人民幣尚未實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可以僅對綜合試驗區內船舶融資等金融業務實施有彈性的外匯管制,實行有條件的自由外匯政策。具體措施包括,離岸船舶融資租賃機構與非居民從事離岸業務放松外匯管制,保證離岸資金自由進出和匯兌,離岸賬戶資金可自由劃撥和轉移等。以上種種自貿區內已兌現和尚未推出的離岸金融政策無疑將加速上海航運中心的發展,并給金融機構開展航運金融業務帶來較大的發展機遇。
(3)我國航運金融發展潛力巨大
總體來看,盡管我國航運金融發展與國際一流航運強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這也從側面體現出我國航運金融仍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如何借自貿區的東風積極拓展航運金融相關業務是所有國內金融機構共同面對的課題。